《琴动我心·肖邦的故事》读后感1000字

《琴动我心.肖邦的故事》这本书详细地刻画了肖邦浪漫、坎坷却又充满传奇的一生。主人公弗雷德里克.肖邦是波兰最杰出的钢琴家和作曲家,他对钢琴创作有强烈的追求。即使当时他被称为恐怖“绝症”的肺结核所折磨也一心想着自己的国家,坚持着自己的事业。

1810年3月1日肖邦出生于波兰华沙。8岁的肖邦第一次登台演奏就展现了非凡的天赋,这让所有人赞叹不已。10岁的肖邦受邀在欧洲着名歌唱家卡德琳娜夫人的音乐会上为她弹琴,演出顺利结束后,卡德琳娜夫人送给肖邦一块小金表,这块表是肖邦的美好回忆之一。之后,肖邦到沙法尔尼亚修养,感受到乡村的不同风光,结合自己去乡村的所见所听所闻创作了《玛祖卡舞曲》。

1830年,肖邦带着装满波兰泥土的银杯,告别了祖国,奔向维也纳。刚到维也纳不久,他在报纸上看到波兰爆发反对沙皇俄国革命的武装起义。肖邦无法回国,为了与华沙共同战斗,1831年肖邦创作了《革命练习曲》、《对祖国的冥想》等作品。同年,肖邦去巴黎学习音乐,并在那里生活了18年。期间,肖邦在普莱耶尔音乐大厅第一次演奏,获得了听众的赞叹与无限掌声。之后,肖邦通过李斯特的介绍,结识法国着名女作家乔治.桑。在与乔治.桑生活的这段幸福日子里,肖邦创作了24首前奏曲和《小狗圆舞曲》等作品。在他们去地中海的马尔卡岛旅行时,肖邦的身体越来越虚弱,经医生反复诊断,确诊为肺结核。肖邦一边加紧创作曲目,一边与病魔斗争十年之久。不幸的事接踵而至,肖邦的父亲与世长辞,他与乔治.桑的感情也破裂了。1848年2月16日,肖邦在巴黎举办了生前最后一场音乐会。1849年10月17日,肖邦抱着盛有祖国泥土的银杯,怀着对祖国深深的眷念合上双眼,年仅39岁。

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肖邦一生思念着自己的祖国波兰,想为波兰尽一份力,和波兰并肩作战。可是,他不能回国,只能用音乐传达自己对祖国的爱与深深地思念;用音乐表达对黑暗、专制的愤恨;用音乐与波兰华沙共同战斗。在肖邦心中,祖国波兰和波兰人民都是强大的,更是伟大的,所以肖邦演奏的曲目总是慷慨激昂、坚定不移。肖邦被肺结核折磨,经常咳嗽不止、口吐鲜血、呼吸困难,最后甚至说不出话,但肖邦热爱创作,与病魔拼杀到底。肖邦夜以继日地拿着笔头在稿纸上忘我的作曲,要不就是伸出双手在钢琴上跳跃滑动,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首钢琴曲,他的座右铭就是“工作,工作,再工作”。肖邦在创作中珍惜一分一秒,即使有疾病的干扰也毫不退却,与病魔顽强斗争,他被人誉为伟大的“钢琴诗人”。肖邦一生虽然十分短暂,但他热爱祖国的精神,努力练琴的汗水,对工作事业的忘我及与疾病拼杀到底的勇气值得传颂。

作为一名琴童,我们至今还经常弹奏肖邦的曲目。我要尝试像肖邦一样在琴中表达出情感,并与作曲者当时的思想与感情产生共鸣。爱迪生说:“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。”我也要坚信:“世事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。”无论是在现在的学习还是今后的工作中,我们都要学习肖邦认真、执着的忘我精神,脚踏实地,努力、认真地做好每一件事!

内容推荐

【下一页】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【上一页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