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历史的拐点》读后感800字

在拐弯处看历史 

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培根说:“读书足以怡情,足以博采,足以长才。”然而书富如入海,百货皆有之,真正具有现实意义的经典却不常见。值得一提的是,马立诚先生所着的《历史的拐点》读来让人精神一震。作者在此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历朝改革变法,每次翻开这凝实的书页,都不禁令我感叹:国人之无尽藏也,幸得共适。 

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描写改革变法的书,不是没有读过,大都显得枯燥无味,令人“不忍卒读”,但这本书却有所不同,也正因此方使其鹤立鸡群。目录一览——“‘二王八司马’的146天”夺人关注,着实让人忍俊不禁,细读之下,却发现原来是两位王姓朝臣与八位司马主导的改革,感叹自己才疏学浅的同时,更欲探其究竟。巧妙的标题设置,深深吸引了读者。正是这些小幽默,化枯燥为神奇。它让我们摆脱史学文字的桎梏,沉淀忙碌的心,放浪形骸之外;它教我们理性面对前路风雨,耐心处事,客观度人;它更令我们脱离俗世,与会古贤,揣摩“采菊东篱下,悠然见南山”的豁达心境。读此书,助我们陶冶性情。 

一部好书的魅力自然不止于此。古人云: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千钟粟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对于范仲淹兴起的庆历新政,马先生真可谓“冗繁削尽留清瘦”。删尽累赘的情节,仅以必要的背景与经过结合鲜明的对比,清晰的展现了范仲淹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的高尚情怀,同时也不失志士仁人的悲剧色彩。纵观全书,亦是如此:没有多么华丽的辞藻,却令人读来心灵驰骋;并无夸大的渲染,却给人以简明清晰的震撼;仅仅是文字的刻画,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,不由赞叹古人的智慧果敢。读此书,助我们习得辞采。 

只凭文字醉人的书籍难免有些空荡,而本书又一脱俗之处即在此,跨过那一个个拐点,人们都能收获心灵的启迪。就个人而言,古人的睿智警诫我们:智者三思而后行,庸者三行而无功。忆往昔无数英雄俊采败北于细微罅漏,我们怎能不引以为戒啊?就国家而言,中国复兴之路上改革必不可少,马先生着书亦是在为执政者常鸣警钟:莫要学王安石夺民之财以富国,终致“拗相公饮恨半山堂”;也不能效仿商鞅欲彻底压制不同意见,行苛政于民此等病态作为;更不应盲从王莽脱离实际实施激进改革,从而演变为害民之举……读此书,助我们积聚智慧。 

上海龙凤shlf最新地址读一本好书,去感受作者的浩瀚学识与博大心胸,陶冶性情,习得辞采,积聚智慧,而后成长。 

内容推荐

【下一页】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【上一页】